| 来源:紫牛新闻 | 2025-11-20 18:33:49 |
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这个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设立的健康警示日,提醒我们去关注一个常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器官——胰腺。它深藏在我们上腹部,体积不大,却是人体代谢的“核心指挥官”,一旦出问题,可能牵动全身。
小而强大,胰腺的“双重身份”
江苏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卢有胜介绍,胰腺“隐居”在胃的后方,长度约15–20厘米,重量不到100克,却肩负两大关键任务:它是消化助力器,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是食物消化不可缺少的“分解高手”。又是血糖调节器,胰腺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精准调控血糖,维持人体能量平衡。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实力派”,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资料图片)
“癌中之王”胰腺癌,为何如此凶险?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并非没有原因。它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卢主任指出,以下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长期吸烟、饮酒、高脂高蛋白饮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尤其40–65岁男性需提高警惕。更麻烦的是,它的早期症状非常具有“迷惑性”。持续性上腹痛,容易被误认为“胃病”;体重莫名下降,常被归咎于“太劳累”;新发糖尿病,可能被当作普通代谢问题。一旦出现眼睛或皮肤发黄、大便呈陶土色、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典型症状,往往提示肿瘤已进展到中晚期。
除了癌症,卢主任提醒,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同样不可忽视。急性胰腺炎常因胆结石、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诱发,表现为突发性上腹剧痛,伴随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慢性胰腺炎多由长期饮酒或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表现为反复腹痛、消化不良、消瘦,如不干预,可能发展为胰腺癌。
科学筛查,为胰腺上好“健康锁”
目前,医学检查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胰腺问题。腹部超声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快速、无创,能发现胰腺肿大或占位病变。增强CT/MRI像“高精度扫描仪”,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肿瘤标志物CA199检测+穿刺活检:抽血查CA199可作为辅助判断,而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日常护胰,记住这三件事
在世界胰腺癌日来临之际,卢主任呼吁:预防优于治疗,守护胰腺要从生活细节做起。一要管好嘴巴,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戒烟限酒,减轻胰腺负担。二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时处理胆结石、胆囊炎,控制好血糖,切断诱发胰腺问题的“导火索”。三是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有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患有慢性胰腺炎或糖尿病的人群,应定期做胰腺专项检查。
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法的出现,胰腺癌已不再是“绝症代名词”。早发现、早干预,完全可以实现长期生存。2025年世界胰腺癌日,让我们主动关注这个“沉默的器官”,用认知照亮健康之路,用行动构筑防护之盾,远离“癌王”威胁,守护生命的关键枢纽。
通讯员 仝娴娴 孔繁君 范兰兰 王新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朱亚萍
标签: 最新资讯
责任编辑:tech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