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坡向灌木人工林气候响应特征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中科院 | 2022-04-22 10:45:1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工程使区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造林树种选择、立地条件、初始栽植密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干化和林分退化等问题也有显现。树轮气候/环境记录可为深入理解植物-水分关系提供长序列的数据支持,为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决策支持。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肖生春团队应用树轮生态学方法和climwin模型,基于黄土高原西部同一地区不同坡向的人工沙棘林与天然甘蒙锦鸡儿样点,开展灌木径向生长-气候关系研究,并对人工林管理提出相应对策。

研究表明,不同坡向上,阴坡沙棘相比阳坡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climwin分析结果显示,阴坡降水模型气候窗口为5—6月,解释了沙棘53.0%的径向生长变化;阳坡降水模型气候窗口为4—6月,解释量为30.6%,过高的初始造林密度是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充足的降水和适宜的造林密度(约3300丛/公顷)可能会缓解干旱对人工沙棘生长的限制。乡土灌木甘蒙锦鸡儿生长受气候限制较小,降水模型气候窗口为3—4月,对生长变化的解释量仅为14.6%。因此,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乡土树种,以及不同坡向、造林密度等立地条件下人工树种生长的受限因素和时间,实现黄土高原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灌木人工林 黄土高原 气候响应特征 环境生态研究

责任编辑:techtoutiao

本文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