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师父》武打戏惊艳写实 导演徐浩峰聊心得

来源: | 2015-11-11 13:30:16 评论数: 我也参与

徐皓峰(中)、廖凡(右)、宋洋在电影《师父》发布会现场。记者 和冠欣摄

最近两年,徐浩峰的声名日盛,他编剧的《一代宗师》大获成功,他的小说《道士下山》也被陈凯歌搬上了银幕。其实,徐浩峰本人是导演科班出身,之前已执导过两部武侠片《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圈内口碑颇佳,但遗憾未能进入商业院线。

昨天,徐浩峰的首部商业大制作《师父》在京提前试映,硬派写实的武打戏令人惊艳,还首次展现了咏春拳中的八斩刀法。徐浩峰外表文弱似书生,实则习武多年,对民国武林深有钻研。他悠悠地说,自己拍电影是想唤起一种记忆,找回民国时期的天津武林。

一盏茶汤牵出武林故事

《一代宗师》讲的是民国时期北拳南传,再现了一个逝去的武林。而《师父》跟《一代宗师》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是南拳北传,也再现了民国时期的天津武林。片中咏春拳师父陈识北上天津,意在开武馆扬名,但必须挑战当地八家武馆,方能站稳脚跟。陈识收纳一位弟子,传授八斩刀法后一路踢馆……

徐浩峰先写了同名小说《师父》,之后改编成电影。说起故事的灵感,他透露,20多年前曾在北京的一个公园看到一个卖茶汤的,便一直想写一个有关卖茶汤的故事。前几年写《一代宗师》的剧本,他结识了叶问的弟子梁绍洪,跟后者学咏春拳。“我有两个特别想写的细节,一个是茶汤,另外一个是咏春。后来开始孕育故事,变成了一个辐射整个天津武林的故事。”徐浩峰说。

片中的天津武林不只是一群习武人士,更像是一个社会阶层,有自身特殊的运行规矩。“以往拍武打片往往很理想化,就是把人的欲望和人的行为都表现得穷凶极恶,一定要达到自己最大的欲望,而不考虑在现实生活里的分寸。”徐浩峰说,其实民国武林有一些规矩从晚清沿袭过来,大家都有分寸,不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电影里的武林规矩,因军阀林副官的介入而遭到破坏,陈识宁愿放弃开武馆的虚名,最后选择为弟子报仇。徐浩峰解释,陈识相信规矩,但是规矩突然发生变形时,他是屈从于这个变化,还是把自己的人性拿出来做抗争?这是自己拍《师父》想表达的东西。

不玩花招追求真实搏杀

徐浩峰之前的《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就以写实武侠动作备受业界好评。此次《师父》更是发扬光大,展示了十八般冷兵器,其中最抢眼的自然是八斩刀。他笑道,大家对八斩刀很陌生,其实练咏春拳的最后一道流程就是八斩刀。晚清时期的三元里抗英,农民用的就是八斩刀,可以跟英军刺刀抗衡。后来参与黄冈起义的百姓也使这种刀。八斩刀形似刺刀,特别适合干农活的人使用。

片中,廖凡饰演的陈识,使用八斩刀对抗天津武林近十种兵器,刀斧剑戟悉数包括。徐浩峰的姥爷辈曾是天津武林人士,他也因此了解当年北方武林的冷兵器。“当年天津以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但习武之人拥有一件兵器也是一种荣誉,械斗要超过拳打脚踢。我也是挖掘老辈人的东西,才知道那些兵器怎么用的。”他说。

《师父》里的人物既不会飞来飞去,也不会拳来脚往、打来打去,往往是一招克敌、一刀制胜,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打法。在徐浩峰看来,近20年来的香港武侠功夫片,以徐克为代表,把武打戏舞台化,像腾云驾雾、拳来脚往等,视觉上好看,但不是真实的武打。他觉得成龙的动作片也是如此,即便加入一些现代搏击术,但还是传承了京剧的武打动作。

徐浩峰的电影追求再现民国武林的真实搏杀,没有表演性的华丽动作。“我的武打片跟港式武打片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是武打,我是交手。”他解释,武林人士对打其实没有多少招数,所谓“刀无双响”,两把刀碰到一起响一声就会见生死,哪会打来打去。

教廖凡武功拍经典打戏

《师父》是廖凡担纲主演的第一部功夫片,片中的他宗师气概尽显,刀法玩得纯熟,拳脚功夫也十分了得。说起邀约廖凡出演男主角,徐浩峰笑称:“我们70后这一代人都崇拜李小龙,李小龙在美国的时候有一张留胡子的照片,看起来跟廖凡很像。”他还直言,拍动作戏很辛苦,廖凡是体验派演员,不会偷懒,能演好角色。

廖凡并没有武术基础,此前他拍戏还受过伤,但徐浩峰亲自教他武功,令他短时间内武术大进。“我原来是徐浩峰导演的书迷,见到他的时候感觉跟想象中的不一样,很文弱、和蔼,但他做起事来非常坚定。”廖凡透露,自己先练了两个月功夫,每天早晨起来打拳,之后拍了三个月戏,一点不觉得辛苦,拍这部戏很享受,也没有出意外。

责任编辑:

本文相关推荐

今日推荐

频道排行榜